延安《解放日报》中的热河抗战
发布时间: 2023-08-07  10:41 浏览次数:

延安《解放日报》中的热河抗战

   图1图2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延安《解放日报》1945年8月14日头版刊登的《冀热辽我军进攻围场、承德、凌源、绥中地区我攻克四据点》


翻开承德市档案馆已经泛黄的红色档案延安《解放日报》,在1945年8月14日头版刊登这样一则消息:《冀热辽我军进攻围场、承德、凌源、绥中地区我攻克四据点》。报道的是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发表的《对日寇对最后一站》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连续发布7道受降和进军命令后,冀热辽部队以大部主力迅速进军东北,同时进攻唐山、承德等主要城镇,完全收复冀东、热河。热河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李运昌将军领导热河军民英勇抗战、不怕牺牲取得的胜利果实,是热河人民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还来的。为此本人不揣浅陋,根据延安《解放日报》和李运昌将军回忆录等资料整理编写,著成此文,为英雄立传,令青史重光!让民族自强之火代代相传。

图3 1941年拍摄李运昌将军

李运昌原任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08年生人,1924年加入青年团,1925年加入共产党,是黄埔军校4期生。他早年受李大钊同志影响,在上中学的时候就抱定信仰,要为共产主义献身。1937年,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同年9月,任冀热边特委总书记。1938年,领导发动冀东20多万人的抗日武装暴动。1939年,领导创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时期19个根据地之一,任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冀热辽行署主任。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率部先机挺进东北。

我党在热河抗战的开始

我党领导下的武装抗日在热河开始的时间是1937年12月30日。当时的形势是在日寇进兵热河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下,六百多万热河人民被汤玉麟双手拱送。国民党“敦睦邦交”,出卖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和孙永勤的救国军也相继失败。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月,北方局指示河北以发动游击战争为主,时任北方局书记刘少奇亲笔致信李运昌,派他回冀东任冀热边特委总书记,组织游击战争。12月,成立了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冀东分会,做出决定发动游击战争,组建“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第一支队”,司令王平陆、政委史贞、副政委李润民、副支队长孔庆同。这是我们自己的第一支武装。12月30日,王平陆带领这支队伍曾先后攻克青龙、兴隆敌据点多处,大大鼓舞了热河人民。

    冀东暴动与开辟热河的关系

   图4  1938年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近冀东形势要图 载于《热河沦陷与热河抗战图鉴》

我党真正开辟热河是从1938年八路军邓(华)宋(时轮)纵队挺进热河开始的。他们是我党的部队第一次进热河,为了创建根据地和支援冀东暴动而来的,从此以后就没有间断过。1938年8月,冀东暴动的抗日联军跟邓宋的八路军在遵化铁厂会师,决定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创建根据地,推举宋时轮为司令,邓华为副司令。这个决定是正确的,9月中共中央发来贺电,肯定了冀东暴动给日寇以严重的打击,摧毁了冀东汉奸政权,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配合全国的抗战。可以说,冀东暴动就是开创热河抗战局面的起点,是我们党有计划、有领导,以农民为主,有工人、八路军、警察、民团、知识分子,还有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参加的全民性抗日暴动,约有20万人揭竿而起,取得了巨大胜利。起义部队与四纵一起占领了冀东的7座县城,除了四纵队单独打进了兴隆、昌平以外,起义部队配合八路军占领了迁安、宝纸、平谷、蓟县、乐亭、卢龙、玉田县城。通过这次暴动,我们有了全副武装的部队10万人。形势本来很好,部队西撤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受了巨大损失。部队西撤后,留下陈群、包森、单德贵三支队坚持热河抗日游击战争。

开辟热河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图5承德市档案馆馆藏延安《解放日报》1941年6月7日刊登的《冀察热挺进军战斗统计》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会同晋察冀军区,在八路军第四纵队的基础上与冀东起义部队合编而成冀热察挺进军,由萧克任司令。挺进军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武装,下辖十一、十二两个支队和一个抗日联军。8月,冀热察挺进军到达丰宁和围场西部,敌人见我军声势浩大说“延安触角伸进满洲国”“八路军扰乱满洲秩序”,于是急促通化、吉林、锦州调集重兵“围剿”,向南压缩丰滦密,“扫荡”达七十六天之久。在马家峪我军与铃木大队激战一昼夜,歼其一个中队,击退敌人的进攻。

图6 1941年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政治部主任刘诚光、副司令员包森 载于《热河沦陷与热河抗战图鉴》

1941年6月,敌寇在冀东大扫荡失败后,冀东区党分委及军分区决定全力开辟热河,此时李运昌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司令员。 9月,派出两个主力团。为了避免敌人发觉,部队化整为零,以排为单位活动。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冲破数层封锁线,北越长城、踏入热河。在热河人民的拥护下,我军解放了都山以西、雾灵山以东数十万人民,使热南与冀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同时在政权建设方面又建立了承滦兴、迁遵兴、迁平青三个联合县,实行减租减息;另一部游击队、武工队则深入锦热路北,解放人民。自此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就初步建立起来。

图7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5月19日头版刊登的《冀东我军一部逼近承德近郊》

1942年5月,我军以四千兵力进行热河战役,配合了广大游击队、民兵,使热河抗日根据地得到发展。承德、平泉、兴隆、丰宁、青龙与绥中各地合而为一,并与冀东解放区连城一大片。而敌寇此时则惊惶地狂叫“延安触角深入热河,全热河行政无法行驶”,为企图分割我军与人们联系,实行“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在长城内外各十五里造成封锁线,阻止冀东八路军北上。将这些地区的人民驱入“人圈”,房屋烧毁。手段残暴之极,人民痛苦难以形容。

图8承德市档案馆馆藏延安《解放日报》1943年4月4日头版刊登的《李运昌代表冀东人民发出控诉日寇暴行的通电》 

到1943年,这种残酷的政策就由绥中到滦平、从长城到锦承路以北广大地区,造成了东西700里、南北宽250里的“无人区”,150万人驱入“人圈”。人民为了生存,反对修筑和进入“人圈”,成千青年参加了我军,进行反集家斗争。曾在王厂沟歼灭关东军一中队,并攻入宁城。又消减黄土梁子全部敌伪,摧毁了附近的警察所。粉碎了驻在承德的“日军西南防御司令部”和“满军第五军营区”的二万多敌伪。

图9承德市档案馆馆藏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11月16日头版刊登的《冀东我军攻入平谷,冀热辽反扫荡猛烈进行中》

1944年,热东、热南和辽西峰峦千里的土地上,展开了历史上所罕见的“扫荡”与反“扫荡”、“集家”与反“集家”、“割青”与反“割青”的激烈斗争。我军在冰天雪地里,无粮无房仍坚持斗争。在领导人民斗争的同时,冀热辽行署与八路军则在冀东集大批衣服和粮食、食言、日用品等进行救济,并把老弱迁移到遵化北部和渤海边,留下青壮年坚持“无人区”斗争,成为解放前热河的前哨。人民和部队在一起组织村政委员会,过集体生活,敌人烧房群众就盖房,在兴隆驴儿叫村烧与盖斗争反复达十六次之多。

图10 根据地人民把粮食运给坚持“无人区”斗争的抗日队伍和群众 载于《热河沦陷与热河抗战图鉴》

 

挺进东北 解放热河

1945年1月,中共冀热辽区委员会、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热辽行署、冀热辽军区成立。2月,冀热辽军民在毛主席“扩大解放区”号召下,我武工队进入热河。从5月开始,冀热辽军区奉命以主力向外线出击,解放锦承路以南广大地区,扩大了解放区,直通北平和天津近郊区,并相继深入锦承路北开辟热河、辽西地区。到7月,冀热辽区的抗日县政权发展到31个,武装部队发展到3万余人。此时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最终建成,成为收复东北的前进基地,又为以后部队进军东北开辟出通道。

    图11  热河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大反攻形势图 载于《热河革命史》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朱德总司令向我抗日军民连续发布七道进军命令。冀热辽军区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晋察冀军区的部署,派主力部队和地方干部1.3万余人出关,分三路挺进东北。东路打到朝阳、绥中;中路打到青龙、宁城;西路自五龙山打到隆化、围场。从6月20日到30日即攻入逼退敌据点与“武装部落”十九处。各部所到之处,首先解放“人圈”,分仓库存量给民众。据统计1945年10月冀热辽解放区曾经到过9个专署、82个县,包括热河省、辽宁省、吉林的西部、黑龙江的西部白城子、齐齐哈尔等。八路军的名声大振,敌人溃败,惶惶无主。那时接管东北只要派去1个干部拿个委任状就可以接收一座县城。

   图12 1945年8月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部任苗安国为分区代表到昌黎封台等地办理受降安抚事宜的命令 载于《热河沦陷与热河抗战图鉴》

整个热河是我军的中路和西路接管的,当时的热河,往东到阜新,往西到丰宁,往北到天山、鲁北、经棚、林东、林西、大板,往南到长城,面积是14万平方公里,人口有600万。解放热河以后,按照出关前的布置,成立了冀热辽区党委热河分委,李子光任书记;同时成立了热河行署,李子光、杨雨民任正副主任。1945年10月下旬,成立冀热辽分局程子华任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肖克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任副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二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胡耀邦是副主任,黄欧东是组织部长,李逸民是宣传部长,黄国玉是保卫部长。同时还成立了热河省委和省军区,胡锡奎任省委书记、段苏权任军区司令员。11月,热河召开全省人民代表大会,李运昌当选热河省主席,李子光和杨雨民为副主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在极其艰难,极其残酷的抗日斗争中创建、发展和壮大起来。这里的抗日军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卖国贼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创造了不朽的英雄业绩。他们在对敌斗争中,依靠游击战术,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范例。同时在党的建设、主力部队发展、政权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等乡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1、承德市档案馆馆藏延安《解放日报》

2《热河沦陷与热河抗战图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承德市委员会编

3、《党史资料》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

4、《承德抗日斗争史料》承德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承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5、《热河革命史》邓一民主编

作者简介:

宋媛媛,承德市档案馆编研开发科二级主任科员,河北省档案信息开发利用领域专家。《承德清代行宫》《热河省要事纪略-政治卷》《扶贫档案工作手册》《承德行政区划沿革》执行主编;参与编辑《承德市生态资料库》《资政参考-建国以来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对承德发展的意见选编》等书籍、文章。多项档案编研开发利成果荣获河北省开发利用档案优秀服务成果一、二等奖,承德市社科成果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