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国际档案日|当档案开口"说"热河往事,你准备好接听历史“来电”了吗?
发布时间: 2025-06-09  09:10 浏览次数: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承载着过去的信息,连接着现在与未来。从古至今,档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庆祝第18个国际档案日,6月9日,承德市档案馆以“请听档案说”为主题,特别推出两集微视频《胜利烽火映山河,请听档案说》,用档案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普及档案知识;让公众走进档案馆,让档案走近公众。

以光影为墨,勾勒档案肌理;以影像为钥,解锁抗战尘封往事。承德市档案馆诚邀您共启时光之门,在泛黄纸页间触摸历史的温度,于斑驳影像中聆听岁月的回响。让我们携手守护热河记忆的星火,传承文化血脉的基因,共筑精神家园的丰碑!


《冀热辽区党委关于热辽工作的初步总结意见与恢复开辟热辽工作的决定》,讲述冀热辽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实现毛泽东同志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战略构想。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强化对热河的殖民统治,把热河变成了全面侵华的哨前阵地。这时,毛泽东在运筹部署抗日战场布局之时,将目光投向屹立于密云县与兴隆县交界的雾灵山。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洛川会议召开后,根据毛泽东同志“红军可出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的提议,确定在承德以雾灵山为中心的冀热边地区发动游击战争,创建冀热边抗日游击根据地。

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的李运昌速返冀东,领导冀东抗日游击战争。

 冀东平原区是冀热辽军区的主要后方,是我军粮食和经费的主要来源。为了巩固冀东基本区,我军采取以冀东基本区为依托的游击战术,当敌人大部队来围剿,我军跳出长城外去发展;敌人围剿过后,我军再越过长城,恢复发展冀东基本区,在运动战中扩大发展游击区,保存革命力量、发展党的组织,积极主动打击敌人、壮大自己。

在游击战中,16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冀东军分区青平游击队队长周治国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1940年,周治国只身来到迁西县东荒峪,向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同志汇报了在宽城、平泉等热南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想法,李运昌立刻予以批准。周治国进入热南地区后,他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积极争取抗日统一战线,收拢潜伏的抗联战士归队,开展山地游击斗争。面对日伪军的疯狂搜捕,周治国凭借庄稼人打扮和机智应对,多次化险为夷,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日热情。

在热河境内的峰峦千里间,像周治国这样的抗日志士还有很多,他们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抗日部队处境极苦,没有粮食和住处,长期在山洞、松林中睡觉,经常挨饿。但他们没有被吓倒,采取特殊斗争手段,付出10多万军民的生命代价,终于坚持下来,抗日根据地不断拓展。

经过8年浴血奋战,在党的领导下,冀热辽抗日军民创建了有31个县级政权、600万人口、3万多军队和27万民兵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实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构想。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日根据地中唯一与伪满洲国接壤,并楔入伪满洲国境内的一块抗日根据地,是一把插入日本侵略者战略枢杻“满洲国”的尖刀。8年抗战中,冀热辽根据地牵制着10万以上日伪军,抗击、粉碎了日伪军千人以上的大扫荡65次,累计歼灭日伪军10万余人,有效地配合了全国抗战。日本投降后,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